周珞璟官方网站
http://3379.diaosu.cn
周珞璟首页>文章>正文

浅析郑板桥绘画的鉴赏与辨析

更新时间:2024-05-15 01:58:29 作者:zlj831229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早在16世纪中叶出现。虽然17世纪中叶遭到清王朝的严重摧残,几近夭折,但18世纪新条件下又以不可揭示之势应运而生。在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带出现了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扬州也成为东南第一大都市。在商业中不再限于农产品,手工产品,文学艺术作品也成为了商品交换的一部分。扬州画派作为一个生命体在这资本主义萌芽中的扬州诞生。据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从清初到乾隆末年,扬州本地和外地知名画家共一百数十人各有擅长,风格不一,使扬州画坛盛极一时。在美术圈外的人士更熟悉“扬州八怪”的称谓。但事实上扬州画派与扬州八怪之间几乎何以划上一个等号,因为“八怪”并不是确指。

   在扬州画派中郑燮的一个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将视角投向更广阔民众。他云“我想天地间第一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吾辈读书人。。。一挥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做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在这种思想驱使下,使得郑燮的绘画在题材和选样风格上改变。绘画思想上的求新,突出思想个性解放产生巨大影响,他将中国画的画,诗,书,印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作品尤爱兰,竹,石因为“一兰一竹一石,有节有香有骨。”与他的人格精神情操相结合,最能表现其思想,借以绘画书写胸中之“逸气”“喜气”“怒气”“沉闷之气”,由此可见他在绘画中所表现的异端特征也是对封建摹古派绘画的叛逆。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康熙三十二年生,生于江苏兴化,因住家外有一古板桥故号板桥又号板桥道人,板桥居士。是扬州画派中艺术造诣最深对后人影响最大的一位。在郑燮的画上,常常述及石涛:“石涛和尚客吾扬州数十年,见其兰幅极多亦极妙,学一半撇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也。”对于石涛的竹,他题到“石涛画竹好野战,略无纪律,而纪律自在其中。”郑燮在画竹上颇受石涛的影响,如笔墨的奇变,结构的怪诞,神采的飞扬以及书画的融合等等。

   郑燮画竹因喜欢竹之气节,有题画竹句“屈大夫之清风,卫武公之懿德”。他画竹的三个阶段“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郑板桥集·题画》中云:“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有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则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也是因为这点,他的绘画在那一时颇受士大夫,平民所喜爱。同样也是后人伪赝品最多的一位。

  对于一件收藏本身就是历史于艺术的结合,郑燮绘画艺术形神兼备,雅俗共赏,然而赝品意不及其数,清中叶后板桥书画赝品成灾《自怡悦斋书画录·郑板桥墨竹》云:“近日板桥赝本,不计其数,此是真迹,颇有生动之趣。”又《丁亥烬遗录·竹石吊轴》数十年来所见先生书画,不下百余件,真迹不过十之二,板桥书画赝品连一些所谓鉴定家及研究者也认假成真,致使鱼目混珠比如日本松涛美术馆1987~1988年举办中国墨竹特别展中九幅署名板桥作品全是赝品。板桥斋他的《诗抄·后刻诗序》中云:“板桥诗刻止于此矣。死后如有托名翻板,将平日无聊应酬之作,改窜烂入,吾必为厉鬼,以击其脑。”但赝品还是层出不穷。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